|
今年“双11”一如往常热闹,各大平台的销售数据亮眼,但消费者和商家似乎都觉得有些“水分”。数据显示,2024年天猫“双11”总成交额大增,京东用户数也大幅上涨,各种“破亿”品牌比比皆是。不过,很多人发现,想要买到实惠、避免套路,变得越来越难。
3 `. D7 e8 y2 I/ M3 V, C
/ _! J) u Q: w, A! S在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,“水分”却越来越明显。最显著的就是退货率。例如,奢侈品牌拉夫劳伦的退货率高达95%,成了“双11”期间的“凑单神器”。一些消费者为了拿到满减优惠,先买后退,退货成为了标配,商品只成了达标工具。此外,很多网店卖出的商品有一大半会被退回,有商家抱怨“穿不出模特效果”的顾客占了大多数,这一现象导致其退货率高达53%。
: \( C2 O) ^& n! Q$ Q
- X3 M$ g* E- s1 G' F! U6 L更为夸张的是物流数据显示,中国电商退货量年年攀升,2023年逆向快件已达到82亿件,尤其是女装,退货率居高不下。今年“618”期间,不少商家更是被退货弄得叫苦连天。某网店老板称自己卖出的400多件裙子有大半退回,而且已经被穿过,染上了难闻的气味,直接损失近8000元。
# h$ D. w9 O1 q2 W$ t5 W. H" D' s0 Y7 G# b' k i5 r `
不仅如此,消费者投诉量也在大幅增加。据统计,今年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相关投诉超4.8万件,涉诉金额超8000万元。投诉问题集中在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上。比如,有人抱怨在京东购买的剃须刀价保双十一没兑现,或者同款商品涨价不一;还有人吐槽商家在双11前后“先涨价再降价”,让人防不胜防。' r0 d/ a; l2 C: Y7 m
: ]# f1 u0 v: j% s/ M" I5 M
可以说,走过16个年头的“双11”已经没有了当年的“降价实惠”,反倒让人觉得套路越来越多。消费者为凑满减蹲直播、预付定金,忙得不亦乐乎,却常常陷入价格陷阱,“双11”早已不是那个简单粗暴、实打实让利的购物狂欢了。5 G/ Q3 ?0 M+ f9 L' @* X' h
9 `7 l. b0 ?7 }9 f. t b$ B
4 X# H" h5 Q3 }9 E" {3 C
: \2 M: T& M; J: G2 y- e8 B |
|